南京市高淳區是十年前羅志軍同志擔任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時的基層黨建工作聯繫點,也是2008年他擔任省長後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的基層聯繫點。多年來,羅志軍書記十分關註高淳的發展,多次到高淳調研指導工作。今年6月27日,羅志軍書記在新華社智庫要情動態上批示:“高淳的經驗可以進一步總結提煉,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典型在全省推廣。”8月22日,羅志軍書記在高淳調研時指出,各地要學外接式硬碟習借鑒高淳經驗,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清醒、理性、務實地推動科學發展,走出有自身特點的轉型發展之路。
  高淳地處江蘇省西南端,東部是丘陵山區化療飲食,西部為水網圩區,全境被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陽江所環抱,擁有“三山兩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自然資源稟賦突出。但受制於區位交通、產業基礎等因素,經濟發展速度一度比較滯後。如何揚長避短,走出一條具有高淳特色的發展路徑?2004年,縣委、縣政府從本地實際出發,提出“生態立縣(區)”發展戰略。十年來,持之以恆走生態為本、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建設生態文明、打響生態品牌,推動經濟社會步入創新驅動、綠色崛起、幸福趕超新階段。
  2005年,高淳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2008年,跨入江蘇省全面小康達標縣行列。2010年,創建全國唯一國際慢城、全省首個國家生態縣。2011年,創造20多項國家和省市隨身碟“第一”、“唯一”。在宏觀經濟環境較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高淳區經濟亮點頻出,保持高位增長,近三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6%、30.2%和16.2%。去年以來,先後受國家環保部委托率先制訂美麗鄉村建設指標體系,被國家財政部列入美麗鄉村示範區試點,“高淳模式”被國家農業部在全國總結推廣。今年9月份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現場會將在高淳召開。
  ——山水之美充分彰顯。“ssd固態硬碟生態特色、水鄉景觀、丘陵風貌”的優美自然景觀令人陶醉,形態各異的村落或依山而建、或臨水而棲,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生態園林景緻令人嚮往。三年來,全區游客數量、旅游總收入年均增幅分別為32%、30%。
  ——地標品牌快速崛起。“國際慢城”、“固城湖螃蟹”、“中華水運第一縣”等眾多SD記憶卡品牌聞名全省乃至全國。尤其是國際慢城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吸引了省內外許多城市前來參觀學習,僅2013年就達到60多批次。
  ——生態惠民效果顯著。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年城鎮居民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省均居前列。城鄉環境宜居宜業,社會環境安定和諧,人民群眾幸福感位居南京市前列。區域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均預期壽命達80.45歲,超過全省平均水平3.82歲。
  ——後發優勢逐步顯現。一批超十億元或超億美元的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成長壯大,電子商務交易額、軟件產業營業額、服務外包執行額保持逐年倍增態勢。2013年,實際利用外資突破2億美元,總額超過過去10年總和,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一、堅守生態理念,增強綠色崛起戰略定力
  多年來,高淳區委、區政府秉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與時俱進實施生態立縣(區)戰略,不懈探索綠色崛起之路。
  留住綠水青山,就是保護第一資源。高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既沒有在鄉鎮企業熱潮中異軍突起,也沒有在開放型經濟浪潮中突飛猛進,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然而,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也意味著對環境破壞較少,區委、區政府堅持把“山清水秀生態美”作為最大資源,把“守住綠水青山”作為發展底線,對各地普遍存在的“GDP崇拜”不跟風、不盲從,率先把“生態”提高到戰略層面,一以貫之地踐行“快與慢、富與強、舍與得、美與善”四個辯證統一的發展理念,在區域競爭的巨大壓力下恪守“加快發展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原則,充分彰顯綠色產業之美、綠色環境之美、綠色風尚之美。
  改善環境質量,才能實現永續發展。曾幾何時,為了改變貧窮落後面貌,高淳興建了一批工廠,但大量污染破壞了環境。生態環境亮出的“黃牌”,讓高淳人明白了一個道理: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將遭到大自然報複,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區委、區政府經過認真思考,形成了這樣的共識:保護與發展是對立統一關係,要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老路,根本之策在於做好“統一”這篇文章,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讓一切經濟、社會活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相融合。無論發展環境如何變化,只要始終保持綠色發展的決心和定力不變,堅持一任接著一任乾,就一定能構建好生態、好業態、好心態三位一體的新文明形態。
  培育良好生態,必將增進民生福祉。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喝上潔凈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內涵。“慢下來”既是經濟社會轉型期對於發展方式的自覺選擇,更是時下對於生活方式的追求態度。區委、區政府深刻認識到,培育良好生態不僅可以帶來直接的生態效益,而且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更好滿足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必須在培育良好生態的同時,淋漓盡致發揮生態優勢效應,讓人民群眾生活上富足、精神上充足、心態上知足,過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二、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生態良性互動
  高淳區大力推進生態資源的活化、顯化、產業化,積極探索環境指數與產業指標同步提升、經濟與生態良性互動的新路。
  打造國際慢城,壯大休閑服務經濟。緊貼休閑時尚潮流,充分發掘優美生態環境和豐厚人文底蘊,大力發展休閑旅游,培育未來主導產業。椏溪鎮曾是高淳最貧窮鄉鎮,全鎮50平方公里區域內是一派原生態風光。區委、區政府敏銳捕捉“慢生活”時代情結,積極引入國際元素,規劃建設國際慢城,累計投入20億元,建成慢城小鎮和生態慢城、農業慢城、文化慢城、健康慢城“1+4主體功能區”。2010年,椏溪鎮被授予“國際慢城”稱號,成為國內首個國際慢城和國際慢城中國總部。此外,游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創成國家3A級景區,固城湖濕地公園成為省內最大的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文旅結合、商旅結合、農旅結合“三大經濟帶”也是主題鮮明、精彩紛呈。2013年僅農家樂就接待游客110萬人次,經營戶人均年收入達6.28萬元。
  用好生態資源,發展高效特色農業。集中力量打造西部螃蟹、南部食用菌、東部經濟林果三大特色農業板塊。一方面,做足“水”文章,培育螃蟹品牌。重點發展以“兩湖一江”為主的三大螃蟹生態養殖區,螃蟹標準化養殖面積20多萬畝。“固城湖”螃蟹享有全國第一個螃蟹生態養殖標準等五個“全國第一”美譽,成為擁有16億元產值的優勢富民產業。另一方面,用好“土”資源,提升農業效益。按照“基地化推動、產業化帶動、品牌化促動”思路,以現代科技驅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武家嘴農業科技園成為南京首家以村為建設主體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椏溪鎮橋李村通過發展有機茶葉等,2013年實現村集體收入400多萬元,比10年前增長了20倍。目前,全區高效農業面積比重超過65%,高淳成為省農業現代化建設試點區和省現代農業建設先進區。
  堅持創新驅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放大優越生態環境對綠色產業的天然吸附效應,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以創新驅動為主導的增長動力格局、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轉型格局。優先發展智慧型產業,制定出台創新驅動“1+3”政策等,每年拿出4.2億元專項資金,強力推動科技創新“由點及面”拓展、“由低到高”攀升、“由普向特”轉變。深入實施智慧招商策略和百企轉型升級、千億戰略投資計劃,引進福特汽車研發中心等世界500強企業,集聚神州數碼等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200多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1%。大力發展高端型產業,加快構建服務經濟為主體、新型工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三二一”現代產業結構,著力引進研發、財務、數據處理等功能性企業總部,新建在建蘇寧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建成全省首個淘寶網地方特色館-特色中國·高淳館,今年上半年服務業投入已超過製造業投入。加快發展低碳型產業,全面推廣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CDM清潔發展機制,持續加強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園區低碳模式改造和“三高兩低”企業整治,近年來在GDP加快增長的同時,單位GDP能耗、COD排放強度年均下降2.8個百分點、5個百分點。
  三、抓好保護治理,彰顯城鄉綠色風尚之美
  高淳區以打造舒適宜居生態環境為引領,實施一系列重大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強勢推進生態系統的保護、修複、改造和建設。
  堵住污水源頭,讓水鄉更靈動。為保護好江、湖、河、庫、壩“五水並流”的獨特景觀,高淳區堅持從源頭上控污,近三年來環評否決項目110個、關停並轉“三高兩低”企業36家,遷出紅太陽集團、紅寶麗公司總投資20多億元的化工項目。堅持從工程上治污,大力實施以修複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塑造水景觀為重點的清水流域示範工程,以固城湖生態修複、水陽江水系調整、磚牆水鄉慢城“三十里荷花香”為主體全面推開全域水體整治修複工程。統籌加強城區雨污分流、鎮村污水管網、農田污染攔截網絡建設,城區、集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1%、69%。堅持從管理上防污,區鎮兩級簽訂水環境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對治水控污不達標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境內主要河湖水質已全部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固城湖成為江蘇省水質最好的天然湖之一。
  實施綠化造林,讓山野更青翠。著眼於打造山水相聯、城林一體的鮮明城市底色,高淳區大力實施以城區園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蔭化、鄉村林果化為重點的綠滿高淳造林工程,大手筆推進城市森林、農村森林、道路森林、水系森林和生物多樣化森林“五個百裡森林帶”建設,構建“點、線、面、環、楔”相結合的泛綠地系統。精心打造環固城湖等生態濕地區、游子山等森林公園以及花山等生態公益林區,相繼建成了湖濱大道風光帶等重點工程。近三年來高淳新增綠化造林面積6.5萬畝,沿路沿河沿湖沿村綠化450公里以上,形成多層次、多形態、多季相的復層綠化結構,進一步凸現了高淳“城在湖邊、林在城中、人在林里”優美環境。全區城鄉林木覆蓋率、城市綠地率分別達到24.5%、45%,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與年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均位於全省前列。
  推進連片整治,讓鄉村更美麗。搶抓南京首個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區等重大機遇,全力推進“靚村、清水、豐田、暢路、綠林”五位一體的“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區財政每年拿出6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村級能力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整治面積、受益人口分別占全區的2/3和3/4,覆蓋率、受益面保持全國第一。精心打造春秋固城等一批特色新集鎮,並依托山水資源、結合歷史遺存,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思路對村莊環境進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等現代新農村,率先實現國家生態鎮、環境整治村全覆蓋。國際慢城一條48公里“生態之旅”景觀帶連綴起6個行政村,既整體提升了旅游品質和環境質量,又串起了老百姓的致富路。
  四、加強制度創新,構建生態建設保障機制
  高淳區把創新體制機製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命線,建立和實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用鐵的紀律、鐵的手腕守住一方綠水青山。
  完善考核體系,強化環境優先導向。近年來,高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摒棄“一刀切”的考核模式,2009年起全面取消GDP傳統考核指標,率先推行鎮差別化考核機制,制定了發展與環境雙贏的政績考評標準、辦法,根據不同功能區的定位,對優化功能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分別提出了切合實際、各有側重的考核標準和要求,並將生態文明、綠色增長等指標考核權重提高到70%,考評結果與幹部任用對接,形成促進科學發展的倒逼機制,使生態文明建設發揮“指揮棒”作用,從而在廣大幹部中逐步強化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的重要導向和約束。
  建立責任機制,嚴格生態環境監管。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年度計劃,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責任制,促使各級幹部切實履行監管職能。以落實政府監管職責、懲處環境違法行為為重點,實行剛性約束,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切實加大對新建項目監管力度,嚴格實行環評審批和“三同時”,禁止新上一切有污染的項目。2014年上半年,共立案查處48起環境違法行為,受理環境信訪案件368件,回覆率和結案率均為100%,環境保護逐步走上法治化軌道。以加強生態環境監管為重點,帶動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群眾對社會安全滿意度、法治建設滿意度連續多年保持全市第一。
  創新管理制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創新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實行決策環境影響評價和公眾參與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制度,加強國土空間的開發保護,實施《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明確生態紅線區域,按照區域劃分實行分級分類管控。出台《關於加強固城湖區域水源地保護的意見》等系列政策,構建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強化水資源水環境剛性約束。探索建立生態支付和生態補償制度,設立區級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基金和每年區財政8000萬元、鎮財政支出5%以上的環保設施建設專項資金。2013年,全區生態補償資金達到11.45億元。
  十年堅守、十年探索,高淳蓄積了巨大生態紅利。下一步,高淳將緊緊圍繞構建“美麗中國示範區”的目標定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在更高層次豐富生態優先的目標內涵和實踐舉措,在制度層面進一步強化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方向,著力營建全境生態體系、全域生態體系、全程生態體系、全民生態體系,力爭在省市率先實現環境指數更高、生態品牌更靚、城鄉形態更美的生態現代化。
  高淳區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突出亮點,是推動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案例,不僅鑄就了“美麗高淳”新品牌,樹起了生態文明建設新標桿,而且收穫了寶貴的“高淳經驗”。
  ——堅持科學發展,堅定綠色崛起。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高淳區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導向,以領導方式的轉變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自覺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追求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堅持不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以犧牲環境、損害群眾生命健康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不因客觀形勢變化而偏離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用堅定、理性、智慧的“慢”,來追求“好”的成果、“快”的結果、“美”的效果,實現穩中求進、好中有快、慢中取勝,走出了一條順應科學發展要求、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的轉型發展之路。
  ——堅持依法治理,嚴守制度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高淳以規劃為發展藍本,把全區作為一個整體,科學確定功能佈局,將超過三分之二的面積作為生態涵養區,以嚴格的綠色“基準線”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註重從源頭保護、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等方面,建立較為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長效化落到實處。
  ——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兩個作用。生態文明建設既需要政府推動力,也需要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力、調節力。高淳區在加大政府投入、充分發揮保障和引導作用的同時,註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大企業大集團以多種形式參與重點項目、重點景區開發建設,並引導市場組織參與環境治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更富成效。
  ——堅持惠民優先,釋放生態紅利。生態文明建設要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關鍵要做到環保優先與富民優先、生態發展與惠民發展相統一。高淳區堅持把塑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重要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動全域美生態和群眾好心態的協調共進、城鄉美譽度與百姓幸福感的同步增強,切實讓環境整治的過程成為生態、民生、文化、社會效應同步彰顯的過程。
  ——堅持共建共享,匯聚社會合力。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高淳區大力弘揚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的生態文化,以媒體宣傳強聲勢、學校教育抓普及、城鄉聯動造氛圍、部門共建促創建,凝聚全社會共識,匯聚全社會力量,促進全社會“生態自覺”,把首重生態文明、崇尚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引導和推動全區幹部群眾共建美好家園。
  調研組成員:陳建剛 徐前兵
  鄒立靖 郭玉家 李敏  (原標題:“美麗高淳”樹起生態文明建設新標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65ppjz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